生活在闽东,爱上宁德社区! 广告服务

华说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809|回复: 0

盖世英雄归圣域,御旨皇封称“关林”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8-11-3 15:21:5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

  到洛阳,关林是必去之地。在我国,有三处大型关帝庙:厚葬关羽正身的湖北当阳关陵;埋葬关公衣冠的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;埋葬关公首级的河南洛阳关林。

  洛阳关林,是我国唯一的“冢、庙、林”合祀关羽的圣域,是海内外始建年代最早的关庙,也是第一个下葬关羽的地方,距今已有1790余年的历史。

  

  “洛阳县南门外离城十里,有关王大冢,内葬灵首,汉时有庙。”镶于关林大殿后墙的明代《重建关王冢庙记》有此记载。关羽归天,是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的冬天。当年,关羽退走麦城之后,遭孙权加害,被砍下了头颅。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,派使者把关羽之头盛入木匣中,送给了洛阳的曹操,以使刘备迁怒于曹操。孙权的计谋并没有得逞,后来刘备还是找他算账了,当然,这是后话。曹操也不是傻瓜,识破了孙权的离间之计。同时,他更敬慕关羽的为人,于建安二十五年(公元220年)春,将关羽首级配上沉香木刻成的身躯,按诸侯之礼厚葬于洛阳城南十里。史载“汉时有庙”,也就是说,曹操礼葬关羽的时候就建有祭祀关羽的庙堂,这就是关林的前身。

  按封建礼制,圣人之墓称之为“林”,帝王墓称之为“陵”,王侯将相墓之为“冢”,百姓墓称之为“坟”。

  宋代之前,关羽之墓被称为“汉寿亭侯冢”,宋代封关羽为“武安英济王”,时称“关王大冢”;明万历皇帝封关羽为“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”,时称“关帝陵”;清顺治帝加封关羽为“忠义神武关圣大帝”,清康熙帝加封洛阳关帝陵为“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”,自此便有了“关林”的称谓。

  

  关羽戎马一生,以忠、义、仁、勇著称,威震华夏,被誉为武圣人,他的陵墓称之为“林”,当之无愧。洛阳关林与山东曲阜孔林乃是华夏大地唯一并肩而立的林之圣域。关公庙貌遍天下,五洲无处不焚香关公庙貌遍天下,五洲无处不焚香。据不完全统计,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,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。千余年来,关公其“忠、义、仁、勇”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以致人们把关公神化,拿他和其他佛祖一样供奉。而洛阳关林,无疑是最早的祭关之地。“国人好淫祀”,说的是人们自古就有祭祀鬼神的习俗。洛阳关林是世界上最早的关庙,祭祀关公的活动最早起源于东汉末年洛阳关林。曹操礼葬关羽并建庙祭祀,附近村落的百姓怕关羽变为厉鬼,惊吓乡邻,于是上至命官、下至民众,纷纷前来祭祀,祈求不要作祟。之后,关羽的神灵不仅没有作祟,反而对百姓的祈求多有庇护。后来,人们在家中悬挂关羽像以求庇护,久而久之,关羽在百姓心目中成为保境安民、福佑吉祥的神灵。百姓出于对关公的敬仰、对神灵的膜拜,前来关林祭拜祈愿,关林庙会因而产生并发展起来。至明代,关林已经形成数万人规模的“关王冢会”,香烟浩荡,百姓云集,远近闻名。当时既有丰盛的祭品,也有民间社火前来助祭。到了清朝,祭祀关公最为隆重,每年正月十三春祭、五月十三诞祭、九月十三秋祭均由地方官主祭,附近官邸神社助兴,声势浩大,关林庙会也由庙内延伸到庙外。洛阳是河洛人的故乡、客家人的祖籍之地。历史上,河洛先民先后向湖广、福建、江浙进行过6次大的迁徙活动。迁徙中,人们不仅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往了新的居住地,同时也把文化信仰带了过去。关公信仰便是如此,随着中原文化的扎根,关公信俗在闽南地区也深深扎根、开花结果。在明清时期,关公信俗又随着闽南、潮汕等地先民向**及东南亚等地的迁徒而带往了世界各地。

  

  百姓对关公以神灵膜拜,景仰日深,致使洛阳关林一直香火鼎。游走异国他乡的华人,也不忘将关公信仰传播到世界各地,更不忘“树高千丈,叶落归根”,将关林视为心灵的故乡、精神的家园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Copyright ©2011 ndsq.cn All Right Reserved.  Powered by Discuz! (已备案)

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,不代表宁德社区立场,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

平平安安
TOP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