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将病灶通过MR技术(Mixed Reality,混合现实技术) 呈现在医患双方面前,使术前沟通和手术操作更直观、精确,这种只有科幻片里才出现过的场景,如今被十堰市太和医院手术医生成功运用。9月17日,国内市州级医院首例“混合现实技术支持下的股骨外髁粉碎性骨折固定手术”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创伤骨科顺利开展。
陈某今年37岁,前不久因一次意外从高空摔下,剧烈的疼痛从右腿关节处传来,腿既不能伸也不能弯。经过系列检查,医生确定他是股骨外髁粉碎性骨折。
“你们看,他这个骨折部位十分隐蔽,很容易漏诊误诊。”十堰太和医院创伤骨科主任赵猛在办公室通过MR技术,为患者陈先生的家属讲解病情。
“一般的骨折,要么在膝关节以上的部位,要么在膝关节以下的胫骨,他这个骨折很少见,是由关节上侧的骨头被顶后,导致的粉碎性骨折。骨折的骨块已经凹陷,如果做检查时角度稍微偏一点,就不容易发现。” 赵猛介绍。
在陈某手术前,赵猛把精确的核磁共振和CT扫描结果传给工程师,工程师运用MR技术做成3D成像。医生拿着3D成像给患者和家属讲解,这样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骨折部位,更方便了解病情。
“以往,医生只能依赖CT、磁共振等检查结果,在大脑中想象还原。现在,医生只需要将患者的影像资料输入系统,制成3D模型,再戴上头盔,就可以将3D模型从电脑屏幕中拖拽出来。”赵猛介绍,该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手术视野的立体感,对缩短手术时间、提高操作的精确度大有裨益。
赵猛介绍,MR技术是一项全息的阅片方式,可为医生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、更高效的临床和教学效果。全息影像系统的临床引入,能为医生的每一刀提供精确的数字科学依据,减少了对于经验和医生空间想象力的依赖。更可贵的是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、安全度和疾病治愈率。
手术台前,只见赵猛戴上一个黑色头盔,瞬间,陈先生的膝关节立体图像便“悬浮”在空中。赵猛拿着平板电脑,“指挥”图像,可让它放大数十倍,旋转360度,左右上下移动等,还可“删掉”血管、神经或皮肤,更清楚地看到目标部位,并可将虚拟的3D数字模型调整到与病人**完全吻合的程度。由于事前已经通过虚拟影像与患者精准匹配,所以原本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手术,赵猛仅用一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。
术后为患者进行了X线**检查,发现患者的关节面恢复正常。脚趾头已经可以自如运动。“这说明手术很成功,没有伤到离骨折部位很近的血管和神经。”赵猛介绍。
据了解,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医院掌握了MR技术。十堰太和医院是湖北省市州医院第一家掌握MR技术的医院。这例混合现实技术支持下的股骨外髁粉碎性骨折固定手术,是继武汉协和医院之后的第二例。 |
|